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9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丰厚内涵  彰显办学特色

文化立校  提升学生素质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中心小学

一、指导思想

围绕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在上学期工作持续改进的基础上,继续以“新基础教育”研究为平台,以“共建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成就每个人”的办学理念统领学校工作,以促进人的主动、健康发展为核心价值追求,进一步丰厚学校内涵,彰显学校特色,进一步建设诗意、人文、儿童化校园,提升学校品牌。

二、学期大事

1、迎接四月份“新基础教育”全面调研,为十月份中期评估做好准备。

2、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的日常化工作,迎接区教学常规随机督查。

3、进一步和南师大吴永军教授合作,打造语文强势学科,制订儿童诗课程标准,数学、科学的自主活动设计。

4、全面规划学校的课题研究,进一步推进学校省级主课题。

5、进一步梳理学校制度,做好机构变革的可行性分析。

6、接受三年规划终期评估。

7正式成立“儿童文化院”,举办“儿童文化节之第三届诗歌节”。

三、分项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管理改革深化和学校领导团队建设

发展目标:进一步用“新基础教育”理念统整学校工作,实施制度保障下的人性化管理,通过重心下移、价值提升、合作者与责任人意识的确立来实现管理变革,营造“家”文化,共建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实现学校的整体转型性变革,综合实力市内知名,办学特色全国知名。

主要任务

1提高服务意识,重视管理效能。学校管理要重视调查研究,重视理念的引领和工作的规划。增强学校管理中的服务意识,把为教育教学、为教师、为学生服务放在第一位,形成一切为了发展的服务观。要继续转变管理理念,善于思考,主动策划,争做标杆,树立合作者、责任人意识,提高整体思考的能力。

2优化人力资源,激发创造潜能。坚持月工作反思例会,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增强学校内生的发展力。要一如既往地关注教师工作、生存状态,实施生命关怀,活化教师培养机制,改进学校人力资源配置,努力做到人尽其才,人人成材。

3、提炼优势内涵,梳理管理制度。对学校管理的各个主要要素进行系统的创新整合,搭建基于激励、引领的新的制度框架,通过教师座谈、行政讨论、问卷调查、教代会等途径进一步修订管理制度,为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做好三年规划终期评估工作,准备着手新一轮三年规划的制订。

4、实行重心下移,规划机构改革。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继续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政策向优秀人才倾斜的用人机制,增强学校的生机和活力,激发全体教职员工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树立良好师表形象,切实做好学校各项管理工作。重视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的组织建设、文化建设,关注学习型团队的精神引领,重视构建和完善专业研究团队。

5打破校际界限,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与“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合作共进,与万绥小学、前营小学校际交流,到省、市内名校挂职学习,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提升专业管理水平与能力。

(二)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师队伍建设

发展目标:着力打造学校主流价值,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激发教师主动发展的内驱力,打造各学科领军人物,倡导团队协作,激发每一位教师发展潜能,促进每一位教师的生命成长。

主要任务

1、重品质谋素质,引领学校主流文化。努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实现主题引领,弘扬正确的教育观、发展观、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的主流文化,以师爱促学生人格的完善。继续关注教师素质发展的动态过程,有目的地引导教师对职业人生树立长程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改变自己的存在方式,争做研究型教师或特色教师。对教师三年发展规划进行考评,开展教师个人教育特色、研究成果展示活动。                  

2、重研修谋多元,努力营造办公文化。把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主要培训人列入学科组、教研组、备课组计划,加强过程管理,促进教师主动研修。改变教师心智模式,每一个外出的教师学习回来,就是一个信息的传播源,通过多途径交流信息,从而形成新的组织文化。

3、重研究增实效,科学提高教学质量。围绕“新基础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主动健康发展为本的理念核心,树立科学质量观,加强质量调研与过程监控,从学科建设入手,力求通过自主规划,明确绩效责任来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拓展学生发展空间,提升教学质量。

4、重过程讲策略,促进常规常态发展。从细节着手,严格教学的常规管理,促使学校日常工作处于有序的良性运行状态,通过每月考核来促进常规的形成,通过评价来促成教师行走方式的转变。

5、凸亮点树品牌,打造语文强势学科。发挥语文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作用,以“伙伴合作”项目驱动教研组建设,树立“第一责任人”意识,发挥学科优势,打造出语文强势学科,让其真正成为教师“课程研讨室”、“能量补给处”、“精神后花园”。

6、架平台厚载体,拓展网络资源建设。继续保持对现有硬件资源的利用率,加大对软件资源的利用和建设力度,完善和更新学科资源库,加强专题网站的育人功能,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

7、细梳理巧综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挥综合优势,扩大综合组的研究力度,以“体育校本课程建设”为抓手,加强“小学体育主题单元教学”研究和集体竞赛项目设计研究;以“健康促进学校”为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卫生常识的知晓率,做好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严格控制近视率,健全学生健康卡,继续以心理咨询室“快乐成长屋”为平台,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以图书馆为主阵地,定期开放时间,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策划多彩的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以强化科技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进一步普及青少年科技教育,以学科渗透为基础,促进学校环境生态专题教育的有序开展。

 

(三)学生工作改革与班主任队伍建设

发展目标:继续确立鲜明的儿童立场,通过课堂内外的活动多渠道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让儿童过有灵性的生活,不仅让儿童当下幸福生活,并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基。在过程中彰显“诗意儿童文化特色”,体现办学理念。

主要任务

1、以“儿童立场”为主线确立学生素质培养目标。继续在国家制定培养目标下,培育具有新小教育烙印的学生特色:有美好的童心、有厚实的可持续发展性、有鲜明的个性发展。

2、以“团队协作”为中心构建育人共同体。组建年级组长、班主任、副班主任的育人共同体,提高年级组长的责任意识与自主策划、具体落实工作的能力,充分利用副班主任资源,通过多形式的培训、多渠道的考核,真正促进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成长。

3、以“儿童文化院”为统领提高学生的多元发展。正式成立“儿童文化院”, 举行挂牌仪式,组织并完善各种活动体制。关注学生自我教育,寻找德育的基点,打通学科教学和德育工作的壁垒,让学生自主参与主题节策划。

4、以“七彩行动”为载体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改变原来散点的德育活动,整体策划,寻找活动落点,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开展更加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熏陶,促进成长发展。

5、以“阵地建设”为抓手营造育人环境。继续发挥红领巾广播、学校橱窗、队室等的阵地作用。统筹规划学校橱窗的内容,发挥其宣传作用。系统构建班级显性文化,扎实推进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少年儿童的民族精神。

6、以“家长志愿者”为突破组建教育资源人才库。继续办好家长学校,深入开发“家长志愿者活动日”、“法制教育日”、“科普宣传日”等活动价值,组建校外教育资源人才库,搭建家校联系的多元平台,放大教育合力。

(四)科研工作深化与学校特色发展

发展目标:以“新基础教育”研究、学校省级主课题《让儿童诗意地栖居在校园里——基于儿童诗的儿童文化的行动研究》推进为抓手,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儿童文化院组织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等方面全方位落实推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晓霞儿童诗工作室”品位,壮大研究队伍,真正形成全国知名的特色品牌项目,使“全国儿童诗教学研究基地”名副其实。

主要任务

1、凸显“新基础教育”研究,实现学校整体变革和转型。全员介入“新基础教育”研究,从管理、课堂、班队等全面推进,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思维品质,第一梯队成员要逐渐成为领军人物。

2、统整课题研究思路,促进专题研究日常化。以省级主课题《让儿童诗意地栖居在校园里——基于儿童诗的儿童文化的行动研究》为抓手,做好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整合,“童性语文”的研究纳入大集中和小集中的语文教研活动中,与南师大吴永军教授合作项目和学校日常研究有机整合,将研究融入日常教学和日常教研中,引领教师真正经历研究的过程。

3、打造课程建设团队,增强教师课程策划能力。着手构建学校多元化课程框架,本着“优化主体、打造特色、多元拓展、整合建构”的原则全面开发课程资源,组建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研究团队,增强教师的课程建设和策划能力。尝试数学、科学自主活动的设计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合,积累课程资料,为下学期开设数学、科学类校本课程打好基础。儿童诗课程编好《儿童诗课程标准》、《儿童诗读本》。

4完善校本研修机制,构建反思性校园文化组织完善学校原有校本研修机制,转变教师思维方式,构建反思性校园文化组织,积聚教师日常反思能力持续优化教师的教研素养,在教师中建立一种“经验+反思+变革”的追求自主成长的工作思路。

5、凸显儿童文化,营造诗意校园。继续围绕打造“诗意儿童文化”的办学特色,依托“儿童文化院”、“儿童文化节”、“儿童文化墙”、“儿童文化报”等,创建充满德性的、灵动的、创造的诗意儿童文化校园,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

6、进一步建设学校CI文化识别系统,提升学校文化品牌。

(五)后勤服务强化与保障措施落实

发展目标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效率校园,提升后勤管理人员的系统思考能力、创新管理能力,追求后勤工作的高效率、后勤服务的高质量、后勤管理的高品位。

主要任务

1、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后勤管理文化。进一步提高后勤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和人性化真情服务的水平,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以师生满意作为永恒追求,自觉增强服务育人意识和专业技能,形成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后勤人员更应放眼全局、明确责任、有所作为,担负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义务和责任。

2、树立节约意识,构建节约型和谐后勤。加大制度宣传,做好清点验收工作,加强巡视检查力度,让校产管理变成每位教师、每个班级、每位学生的自觉行动,全面提升校产校具管理水平,从而为建设节约型和谐后勤打下良好的基础。

3、牢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机制,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追究制度,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全校安全零事故。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一学期开展两次安全演练,增强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实际能力

4、提高法制意识,实行校务政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严格规范收费行为,严格遵守现行的财务制度、财务要求,并利用合理时机向教师宣传财务知识,让教师了解学校资金使用情况,让有限的资金使用进一步规范、合理

5、确立环境意识,营造良好育人家园。进一步确立环境教育理念,学习其他先进学校的管理方法,采取更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环境教育质量,形成良好持久的环保文化氛围,建设优雅宜人的育人环境。

6、明确保障意识,满足全面发展需求。扎实开展工会工作,以人为本,更好地维护教职工的合法利益;做好档案工作,留下学校、教师成长的足迹,让档案成为后续工作的资料库;做好对外接待和宣传工作,外塑形象,进一步提高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本学期,是全面推进、科学实施第一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学期,是增强凝聚力,激发内驱力的一学期,是不断改革、重新建构的一学期。在这一学期中,我们要把学校的共同愿景和个人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群策群力,共同实现生命的价值,促进学校继续丰厚内涵,使学校知名度与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继续促进文化立校,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品牌。为第一轮三年发展规划的全面落实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OO九年二月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0-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07028012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