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表演让语文教学变得鲜活起来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9日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帅

课堂表演让语文教学变得鲜活起来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语文的教学也在飞速向前迈进。语文的教学现已不再只是单一的工具性,而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并举。新教材当中,明显地增加了对学生的语感和思维的训练。在教学当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健全人格,鉴如新教材的这种指导思想,我在  体的语文教学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权力交给学生,竭力为学生营造能够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我了现,对于课文中的重点的有代表性的镜头,经过教师的设置与选择,让学生上台来表演,以重现课文场景,及时组织学生讨论与评价,有时会收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通过表演,不断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让学生获得了一次美的享受,使得原本单调乏味的讲解,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

创设环境,启迪思维

首先,教师对课文中要表演的镜头要有一个全面而具体的认识。道具的准备,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师在导入的时候要十分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有艺术性和  默感。再次,为使表演更精彩,先要让学生做适当的讨论,让他们有一种更为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足够的信心。

选择典型,激活思维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注意,不是每一篇课文或是每一节课都要想方设法进行一次或几次的课堂表演,而是要研究文本的特点,根据课堂的需要,在恰当的时候选择最具有典型意义,最具有代表性的镜头拿出来进行表演。例如在《落花生》这一课中,课文中是写我、哥哥、姐姐和父亲的一段对话,从而揭示文章的主题。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之后,选几位学生上台来表演,扮演姐姐的说:花生的味儿美。扮演哥哥的说:花生可以榨油。扮演作者的说:花生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扮演父亲的角色说: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成熟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去卖弄自己,而花生是把果实埋在土里,虽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是很有用。通过这样分角度一表演,可以说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内容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这种效果比教师单纯的说教不知要好多少倍。

又例如,在讲《慈母情深》这一课时,可以安排一个课表演,因为这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之所在。甲同学演示文中的作者,乙同学演示作者的母亲,(乙同学先准备好十五张一角的人民币,而这些钱要揉得皱皱的。)另外,还要找两位同学演示母亲的同事。甲同学从教室外跑进教室里,连喊两声——”——”,乙同学本是伏案在做着什么,听到喊妈后直起身来。当甲同学提出要钱习书时,乙同学从口袋里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一角的纸币,数了又数,显得很珍惜的样子。另外,两个演示母亲同事的同学对甲同学说:你妈这么辛苦挣钱,你忍心要去买闲书吗?后来甲同学拿着钱跑出了教室。通过这一镜头的再现,既突出了重点,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让其他的学生体会到:在那么艰难的岁月里,母亲愿意拿出一元五角钱来给买书看,可见,母亲对儿子是多么的爱,从而突现出慈母情深的中心主题。

及时评价,稍作点拨

课堂表演这种形式,对于上台表演的学生来说,是一次来之不易的,初能展现自己才能的绝好机会,对于台下的其他学生来说,无亚于是吃了一剂心理调节剂。学生在大饱眼福之后,情绪会变得饱满、高昂,学习的热情也会变得空前的高长。教师要抓住这个绝好的机会,让学生对表演的情况作出不同的评价。因为这时学生的思维最为活跃,也最具有创新意识,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点拨,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对评价较为精彩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在这种学习的氛围当中,课文的重难点往往是一攻即破。当然,教师也要善于控制整个局面,要有放有收,收放自如。

表演适度,遵循原则

1可操作性原则。镜头在课堂上的表演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这是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就一定要考虑到的问题。表演的场面,道具的准备,局势的控制,可能产生的教学效果,都要有一个较为充分的把握。

2典型性原则。课堂表演的镜头应该是文章的核心内容,绝不应是随意找一个与文章的主旨关系不大的镜头加以演示,以求形式上欣腾活跃的课堂氛围,只有演示文章中的重点的、典型性极强的镜头,才会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才会得以体现。

3及时性原则。课堂表演的镜头,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最为恰当的时候进行演示。

4评价性原则。演示完毕,要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和点评,以讫突破文章的重难点,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0-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07028012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