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每一天的教育生活过成一首诗——创建常州市“新优质学校”系列报道之课堂与沙龙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27日   点击:   来源:转载   作者:万晓媛

将每一天的教育生活过成一首诗——创建常州市“新优质学校”系列报道之课堂与沙龙


张帅 韩绪丽  2017-12-06



将每一天的教育生活过成一首诗

  —创建常州市“新优质学校”系列报道之课堂与沙龙


教师的教育生活,
由琐细的日常垒成,
并非处处都有鲜花,
亦非时时都有掌声,
然,
这片诗意栖居的校园,
让我们把每一天的
教育生活
都过成了一首诗。

童性课堂流淌诗意







点击标题进入微信报道链接

12月4日,评估组的专家们在校长及行政的陪同下,深入新小课堂,对新小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估。本次听课随机抽取15节课,涵盖所有学科、所有年级以及各层面、各梯队教师。

诗性智慧在我校的语文课堂中得以彰显。任丽芳副校长淡淡几笔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景画,将一首短小的《清平乐村居》读“厚”、读“薄”,行走在文字间,品味古典诗词语言之妙。仲桃老师执教一年级新教材《青蛙写诗》,创设妙趣横生的识字情境,将随文识字与小组合作集中识字巧妙融合,无痕渗透了识字文化、识字方法、标点常识,课堂对话自然生动,情境朗读让孩子更显灵动。



      数学组的万小玲、殷娟和孙红婷三位老师展现了灵动有趣且富有新小特色的数学课堂,能基于儿童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课堂上教师以开放问题的导入,引导学生个性化探究,然后通过结构化呈现资源,不断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和引导,从而层层推进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诗意的灵动。课堂上孩子热情大方,会倾听、会思考、会操作、会记录、会表达、会合作,展现了课堂新常规的日常养成与积淀。三节课还能很好地反映出数学学科组对于知识结构、过程结构和方法结构的日常研究。

英语刘琴老师结合我校的诗意文化特色以《Protect the earth》为主题展开英文诗歌创作课的教学。课堂上,引导同学们关注讨论主话题“地球”,地球对于人类的意义,出现的问题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版块清晰,循序渐进,激发同学的知识储备,创作英文诗。每首英文诗都与众不同,展现出学生良好的语言综合素养。依托前期英语戏剧课程的长程培养,我们的同学已经形成了表达自信大方、擅于思考等学生新常规。在学校诗意文化的熏陶下,陶冶了情操丰富了想象。英语诗歌创作课让原本生涩的语言学习也变得充满诗情画意,老师和孩子们都乐在其中。




 综合学科课堂活动设计丰富有趣,学生在课堂上呈现生命的本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学习,呈现生长的活力。


遵循儿童的自然性,引领儿童不断超越,形成自主生长的生命样态,“童性课堂”在不断实践探索中逐渐成型,“诗意儿童文化”要素在课堂中弥漫、渗透,课堂时刻流淌着诗意。



教师沙龙情理共生


从紫藤花下一首首流淌着灵性的儿童诗开始,从丰富多彩且不断生长的课程开始,新小人开启每一天的诗意生活。12月5日上午,伴随着婉转悠扬的钢琴声,主题为“诗意生活的逻辑起点,当下使命与未来样态”的教师教育论坛拉开了序幕。

在主持人任丽芳副校长关于诗意生活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的启发下,老师们纷纷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感悟从多角度阐述了诗意生活的当下使命。


万晓媛老师讲述了自己从一位信息老师向儿童诗老师的转型,从守护孩子童年的初心出发,带领孩子关心自然与生命,启发他们的想象和慧思,使儿童诗课程薪火相传。


刘琴老师结合实践案例,讲述了“诗意儿童文化”在英语课程中的渗透和融合,儿童剧、儿童诗在英语课堂中学生独特的活动方式,使英语课程呈现更为丰富的样态。


张丽老师从语文课程育人价值的深度挖掘,寻找更为契合儿童生长节律的实施路径,采用游戏、表演、哲思、诗意表达等学习方法,实现了“诗意儿童文化”浸润下语文课程不断创生与发展。


课程建设是诗意生活当下使命的核心内容,接下来两位年轻老师苗小芬、殷娟结合各自的成长经历畅谈诗意生活的当下使命:从团队中汲取营养,主动生长,反哺引领团队。她们深情地说:如果说我们的学校如一株紫藤,给予我们成长的养分,我们愿成为其中的一朵小花,增添它的芬芳。


数学学科责任人孙伟琴面对学科发展的困境,通过日常研究和培训,不断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需,抓住关键事件,提升教师学科素养,使数学学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价值提升、扎实日常、节点跨越,实现自主生长,勾勒出诗意生活的实践路径,使新小师生诗意地栖居在新小的校园中。贺素霞老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发现问题,进行探究,研究成果在国家、省、市屡获一等奖。叶凌老师从一名代课老师成长为一名在编教师,八年时间依然选择扎根新小诗意的土壤,过一种诗意的教育生活。


主持人总结了诗意生活的当下使命,对未来样态提出畅想。庄惠芬校长对本次沙龙进行诗意的高位引领,她认为:本次沙龙让她看到了诗意生活中师生自然自在的状态、课程与课堂的诗意样态、感性与理性的情态、当下与未来的形态,我们将看到诗意生活中儿童成长的样态、教师成长的样态、学校发展的样态、诗意生活有形载体和无形气息完美融合的样态。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0-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07028012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